里约奥运会女排vs巴西观后感_里约奥运会女排vs巴西观后感1000字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里约奥运会女排vs巴西观后感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如何看待巴西奥运会女排夺冠
2.如何看待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
3.朗平带领队员参加巴西奥运会排球得冠的感想
4.看完女排夺冠的读后感怎么写
如何看待巴西奥运会女排夺冠
随着惠若琪探头得分,中国女排在19—25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以25—17、25—22、25—23的比分连追三局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塞尔维亚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
直至此时,幸福感仍然冲击着我们,让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相信真是真实发生的。
回顾一下中国女排的晋级之路:
小组赛的磕磕绊绊、面对过去八年只赢过一次的东道主巴西,女排姑娘们坚韧的逆转;之后气势如虹的拿下荷兰挺进了里约奥运决赛。决赛,顶着巨大压力,中国女排最终站在奥运之巅。
重返奥运会女排四强,中国女排用了八年;
重返奥运女排决赛的战场,中国女排用了十二年。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经历了频繁换帅的中国女排早已不再是当年称霸世界的王者之师。此次出战里约的12名运动员里,只有3位有参加奥运会的经历。这是一支全新的、青春飞扬的生力军。
此前由于小组赛发挥失利,中国队连吃败仗,女排姑娘们屡屡遭质疑。但你要相信坚韧永远是中国人的常态,而拼搏是胜利的保证。
里约奥运会,对中国女排是一场无比艰巨的挑战,女排姑娘们一步步挺过来无比艰辛。我感动的是,女排姑娘们没让爱她们的人失望。
也许,这就是光芒永驻的女排精神。
主攻朱婷无疑是中国女排队未来数年的希望,这名世青赛M V P并不像国内其他一些高大主攻那样仅凭借身高和力量一味在网前强打猛扣。头脑灵活、手腕多变且前后排进攻均能胜任是朱婷的特点,她的全面能力增强了中国队的调整攻能力,也让球队在相持阶段打得更有底气。
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获奥运会金牌,朱婷居功至伟。中国队与荷兰的苦战一役,朱婷一人独得33分。无数次完美的进攻,成功拦网得分,仅一局半的时间就为中国队掀起了两轮得分潮。
而决赛中决定比赛走势的关键第三局,面对对手塞尔维亚疯狂的反扑。朱婷连扣带发保住了中国队的胜果。
因为她与郎平一样,是中国女排多年来唯一未参加过全运会就成为国家队主力的队员她被外界冠以“小郎平”称号。凭借强劲的攻击力,朱婷迅速成长为中国女排头号新星,而朱婷在场上也展现出了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淡定和霸气。
而今年朱婷,只有22岁。年轻的她没有理由让我们不相信中国女排的未来。
我们时常想起中国女排曾经的辉煌。
1981年,在时任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日本世界杯上郎平、孙晋芳、陈招娣等队员获得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世界女子排球真正进入“中国时代”。1982年秘鲁世锦赛,中国队3:0战胜东道主秘鲁队首夺世锦赛冠军,袁伟民大胆启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被称为“神来之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参加的奥运比赛中国姑娘们一路高歌闯进决赛中,最终以3:0完胜对手取得“三连冠”。1985年东京世界杯与古巴队的世纪对决中,强大的中国女排3:1战胜古巴队,实现不可思议的“四连冠”。而1986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中国女排创造了八战全胜的神话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1981-1986这五年间创造的五连冠的伟业,那是女排的巅峰,也是无上的荣光。之后的之后,女排进入了漫长的蛰伏期。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仅仅第五名的成绩让广大球迷倍感失落,排管中心无奈之下做出换帅的决定,名不见经传的陈忠和上任了。这位被称为“最好的陪打最好的副手”的主教练,大胆启用赵蕊蕊、冯坤、杨昊等年轻运动员,按照自己的理想重组中国女排队伍。
重用老将很多时候确实更加保险,但很多时候革新就必然经历阵痛。注入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是体育发展大势所趋。逐渐的老将慢慢被边缘化。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
2002年德国世锦赛,中国女排陷入“让球风波”,最终负于意大利无缘决赛仅收获第四名的尴尬成绩。卧薪尝胆一年之后的中国女排在2003年的日本世界杯上兵不血刃的横扫了东道主日本女排,斩获了阔别十七年之久的世界冠军。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真正意义上的迎来辉煌。在核心赵蕊蕊受伤的情况下,在0:2落后的被动局面下顽强的中国女排强势逆转,最终3:2战胜俄罗斯,时隔20年重新获得奥运会冠军!冯坤、赵蕊蕊、周苏红等名字开始成为中国运动健儿的标杆。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经历新老交替的中国女排在困境中拖着疲惫的双腿艰难前进,冯坤、周苏红等老将饱受伤病困扰未能卫冕,最终女排收获一枚铜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更是遗憾的被无数强敌包围,场场硬仗无比艰难。中国女排最终以三胜两负的战绩排名小组第二,其中有着北京奥运冠亚军巴西队和美国队,但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却意外输给在奥运赛场上从未输过的日本队无缘四强,从死敌中挣脱却输给弱旅最终并列第五名,或多或少的让人遗憾。
但在此时,那些曾经失利的痛楚都不重要了。今天,我们是冠军!
这个时刻,感受着周遭疯狂的欢呼与喧嚣的气氛。我们见证了中国女排浩荡悠久的历史,期间有过高峰,也有过低谷。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很多时候伤病、运气等等因素几乎击垮了中国女排,但真正让我们挺过来的是坚定的信念。
当执拗变成执着,曾经的信念也变成了信仰,这就是女排精神。
而从出征奥运会之前的备受嘲讽与质疑,到如今一路奋勇杀进晋级决赛,从逆转巴西到“复仇”荷兰,中国女排秉承着这种精神真正意义上的让无数人热泪盈眶。不断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理念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奔向远方。
比金牌的更有意义的是,在坎坷曲折的这些岁月里我们陪伴着中国女排品尝过成功的甜蜜,也饱尝了遗憾失利的酸楚。而这恰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真谛。
伴随着女排姑娘们永不磨灭的斗志,女排精神将会一直熠熠生辉的高傲前行!
如何看待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
整个中国社会21日一片沸腾,原因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北京时间当天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重夺奥运金牌。电视台获得久未有过的超高收视率,几乎“所有微信群”在短时间里只剩下女排一个主题,无数微信群为庆祝女排胜利大发红包。因为体育中国人很久没有这样了,21日这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情绪释放。
“女排精神”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热词强势复活,郎平的传奇经历被以各种形式在舆论场上一遍遍重放,她成为不同年龄和经历、乃至不同价值观的人们眼里的共同英雄。她不仅是“女排精神”的象征,而且她对很多人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展示了这个国家一路走过来的顽强和宽阔度。
女排是“80年代”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它激昂、正面,像蓝天白云般晴朗。之后的中国变得丰富,也复杂了不少,很多靓丽风景和突出争议让成绩走下巅峰的女排少了关注。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不是夺冠热门。它在分组赛中输3赢2,更不被看好。
希望是从女排1/4决赛战胜巴西队开始重燃的,那是场空前艰苦的比赛和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半决赛它战胜荷兰队,打得同样艰苦。21日与中国女排争冠的塞尔维亚队分组赛中曾3:0击败中国队,决赛一开始又1:0先声夺人。郎平带领的年轻队伍完全处于逆境,她们绝地反击,一分一分咬着牙打,通过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全中国社会重现了与女排姑娘们一起心跳一起呼吸回肠荡气的一幕。
在今天,体育几乎“回归体育了”,但21日的这一刻,女排重新超越了体育。当队长惠若琪拿下最后一分奠定胜利时,女排姑娘们喜极而泣,惠若琪激动得痛哭,而电视机前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同时泪奔。大家为女排姑娘们的不容易而感动,为郎平高兴,同时我们还忍不住为女排甚至这个国家几十年一路走来的沧桑而唏嘘,百感交集。
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郎平作为女排的最突出符号则选择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留学,为生计打球,直至在西方体育市场上二次崛起。她在中国举国体制与西方市场化体制之间穿梭,执教过中国国家队和美国国家队,既得赞扬,也受争议,她大概是中国女运动员中体育生涯最长,经历最广、维度最多的人。
郎平的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体育的想象力,她的付出不仅创造了个人传奇,也为中国体育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很多人为郎平鼓掌,既是祝贺她率女排夺冠,也是对她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一份钦佩。
女排的这次胜利来得可谓正是时候。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面临了一些我们过去不熟悉的困难。来自国际上的政治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少见的,国内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冲突,有部分人感到困惑,对不确定性的谈论在增多。
本届奥运会前半程对中国队来说是近20年相对“最沉闷”的一次,不能不说,人们心中积蓄了许多期待,需要一次爆发。
女排21日充满惊险的逆转胜利为中国人创造了这样决堤般的释放。我们这一次的激动和受到的鼓舞几乎可以和30多年前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相比。已经复杂、多元了的中国社会竟然能为了女排如此集合起来,一起呐喊,一起流泪,这也是蛮意外的。
中国社会依然充满了信仰,并且不忘初心。一种与“中国”连在一起的神圣情感仍在我们的社会中流淌。我们绝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日子,但我们的精神并不卑微,我们更个性化了,但对集体与国家荣誉的渴望从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潜意识。就在今天,我们的那些美好情感随着女排的胜利哗的一声奔涌而出,那种特殊的幸福感永远不可取代。
朗平带领队员参加巴西奥运会排球得冠的感想
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俄罗斯能在最后一轮力压巴西拿到小组第一,这样我们淘汰赛的赢面会稍大一些,大概是六四开。可没想到战斗民族居然是脆败。为什么我内心里抗拒打巴西?不仅仅是两队过往8年间尴尬的交手战绩,更因为这支巴西有深厚的冠军底蕴。08年她们的确是如日中天,主要体现在技战术上;12年,美国有实力但是依旧败阵,因为巴西打得足够霸气和自信。更何况,这回是在人家的主场,谁能躲过那满场的嘘声保证一定不会被干扰?
郎导带给教练组的改变是更专业,有从美国聘请来的体能师和康复师。不然,月姐、丽姐和框框怎么可能站在里约的赛场上?每一个成员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
最后的最后,说我过分夸赞郎导也行。最后的三场比赛,郎导的临场指挥调度简直是神级的。即使心里真的着急也是深呼吸自己调整,在表面上从容淡定、目光坚毅。
郎导是一根金指挥棒,很感谢13年为请郎导重新出山的付出过努力和心血的人。
看完女排夺冠的读后感怎么写
从中国女排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梦圆里约奥运,35年间,一支球队的团结拼搏之路,成为几代人共同的成长记忆。任由时光流转,总有一个情结挥之不去,始终深藏国人心中,也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愈发历久弥新。
一些特殊的历史时刻总会让人刻骨铭心。1981年在大阪,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站在了梦想的起点;1984年在洛杉矶,她们首次夺得奥运金牌,实现世界大赛“三连冠”;2004年在雅典,她们时隔20年再夺奥运冠军重现辉煌;2016年在里约,她们逆境突围,让深植人们心间的女排情结再次燃烧……
一些鲜红的时代记忆也总会令人热血沸腾。在激情燃烧的80年代,国人正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的事业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激励和感召着各行各业的有志青年: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以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国争光为核心的女排精神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中国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首次站上世界之巅到再度夺得奥运金牌,中国女排9次世界冠军跨越的35年,可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社会中坚,也足以让中国从国门初开,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不到5千亿元,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日新月异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腾飞,更体现在从谨小慎微到自信从容的气度和心态之变。如果说,35年前的中国,还是百废待兴的“追逐者”,那么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赛场的“领跑者”。
曾经作为队员亲历夺冠,如今又以主教练身份率队问鼎的“铁榔头”郎平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不顺的时候永不放弃。”在上世纪80年代,女排精神教会我们奋发、开拓和攀登;今天,女排精神传递给我们冷静、顽强和坚持。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但前面的道路不会一片坦途。就像中国女排逐梦之旅上的艰难险阻,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改革之路,也会面临重重阻力和障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也需要应对国际上的诸多竞争和挑战。
面对困难,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面对挑战,我们的国家同样需要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拼搏精神,要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冲刺阶段,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都需要付出非凡的毅力和努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既要保持大国风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要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不破不立的勇气。绵延三十多年的女排精神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也发出了新的时代呼唤。
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比赛,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之路,让我们见证了女排精神的伟大和神奇。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重提女排精神,是为了继承发扬、开拓进取,更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眸35年,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命运和时代发展如影相伴;展望未来,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1981年中国女排得冠军的时候,我还没上学,家里也没有电视机,对此没有印象。中国女排得三连冠的那一年,家里买了一台14寸小彩电,于是跟着父亲看排球比赛,对排球有了懵懂的认识。后来,鲁光先生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在报纸上连载,在政府工作的父亲都一回一回地剪下来,一张一张地集起来,钉成小册子拿回家给我看。从此以后,看排球比赛成了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中国女排自然成了我的偶像,那些老队员的名字我至今能一一列举出来:郎平、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杨希、陈招娣……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看到电视上有中国女排镜头的时候,能一个一个叫出她们的名字。
《夺冠》让我重回那个难忘的时代:训练场上,姑娘们翻滚冲撞,膝盖的骨头坏了、手上的皮烂了,只能通过痛哭、喊叫来发泄,可是,依然会咬牙坚持下来。就像总教练袁伟民说的“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为的是——祖国需要那块奖牌。1981年的中国,太需要得到世界的认同。中国不能输,中国必须赢!。中国女排经受生死磨难、英勇拼搏,用血泪摘下了第一枚奖牌,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
镜头切换到2013年,郎平回国出任中国女排教练。出国学习跟执教美国队的经历,让郎平拥有了国际视野和更超脱的体育精神。她上任之初就对国家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聘请外国教练、吸纳更多队员、取消主力与替补之别、好好休息大胆恋爱。一切的一切,与一贯的训练理念大相径庭,让人大跌眼镜。
中国女排重回“郎平”时代,那是新郎平时代。她认为,时代不同了,新一批女排姑娘无须用血与泪来打比赛。那靠什么来打呢?郎平一再地问姑娘们:你爱不爱排球?有队员回答不爱,郎平允许她们离开。她认为,打球如果需要理由,“热爱”应该放在第一位。女排精神的内核成了“你自己是怎么看待排球的?”
郎平说:“我不要她们只做优秀的运动员,她们还要做优秀的人。”郎平看到朱婷的第一眼起,就认为朱婷像年轻时的自己。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朱婷说是为了成为你!郎平告诉朱婷:你永远不能成为“我”,你要成为你自己。她对她不断地鼓励、鞭策,打压、疏导。在艰难磨砺中,朱婷有所悟。
我们曾经那么渴望赢,哪怕得了亚军,也觉得是失败,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经历太多的赢,现在可以更好地反思输: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了,赢才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因此,郎平允许姑娘们失败,一次,又一次。真的如片尾曲中唱的那样:不害怕折磨,因为热爱才值得。
2016年夏天,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的那场比赛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是本**的尾声与高潮部分。3负2胜排名第四进入8强,连着输塞尔维亚、荷兰、美国,又要打巴西,人家是连得2届奥运冠军的,排名世界第一,能赢吗?可是惊喜就是来得那么突然,在一次次失利后,姑娘们打出自己的节奏,在与巴西对决时屡出奇招、反转战局。太不容易了!看得人热泪盈眶,好多年没有因为哪场比赛如此激动了,中国女排不愧是那个最坚韧最团结最顽强的队伍!逆转东道主巴西,击败荷兰,复仇塞尔维亚,登顶里约,重回世界之巅。中国再一次沸腾了!
郎平说:“女排精神就是永不放弃,就是追求每一分,不去想结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我想我家少年也会有所领悟:
好了,今天关于“里约奥运会女排vs巴西观后感”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里约奥运会女排vs巴西观后感”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